从非洲刚果(布)的林业基地,到中国张家港的监控中心。穿越亚非大陆和印度洋,直线距离11000多公里。
视频怎么传回来?
故事要从江苏的一位跨国集团老总说起。
90年代,万蓬集团的张总就经营中西非国家进口原木贸易,大手笔买下数百万公顷的林地用于原木采伐。
伐木是件很有技术性但也很危险的活。违规操作伐木机械,木材摆放堵塞消防通道.......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人在江苏张家港,工厂却远在非洲中西部的刚果(布)。以前,张总想了解他在海外工厂的安全状况,只能靠人力。
数字化发展得如火如荼,张总说自己也要跟上潮流
——通过监控视频实现远程安全巡视。
“‘漂洋过海’只回来1路视频画面”
刚果(布)森林覆盖率达国土面积60%以上,是名副其实的“森林国度”。
与此同时,森林区域地形复杂,光纤电缆铺设难度大。树木和茂密的植被还会削弱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质量,地面通信基本行不通。
要让视频“漂洋过海”回到国内,卫星通信是最可靠,也是最有效的方案。
不过,还有一个明显的困难没解决。
在张总的林业基地,用于视频传输的卫星带宽是2Mbps,只能传输1路1080P的视频。
每年要支出高昂的带宽费用,却只能看到一路画面。不仅巡视范围有限,如果跨部门同时查看,带宽不够,还会出现模糊、卡顿、延迟等问题。
“压缩10倍,10路画面并行调阅”
视频高效传输,除了扩容带宽,更有性价比的方式是压缩数据量。
请看这张图
在原有的卫星通信传输链路中,部署了南宫28ng科技的边缘感知压缩前端。
摄像头采集视频,感知压缩前端设备对视频数据的“体积”进行缩小,让只有2Mbps带宽的卫星传输更多路数的视频。
能压缩多少?压缩之后传输多少?
(小编画了个示意图)
南宫28ng科技的感知压缩技术,通过算法分析视频中对人眼感知质量影响不大的细节,进行更高比例的压缩,从而保持主体人物或物体的清晰度。
举个例子,在伐木工厂作业时,伐木、加工、仓储这些关键画面需要保持高分辨率和和高清晰度,而地面、天空等背景信息则可以牺牲一部分画质,从而节省带宽。
经过10倍感知压缩,每路视频的码率仅有200Kbps。生产、安保和环境保护等部门,可以同时调阅10路1080P的高质量视频。
“动态调整视频码率,适应网络波动”
如果遇上地磁暴,卫星信号受到干扰,视频还能回得来吗?
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视频的码率能否跟随实际条件灵活调整。
卫星信号来自三万公里的高空。
在实际视频传输过程中,带宽资源使用高峰期,会遇上网络拥塞。
雨、雪、云层等天气因素,还有地磁活动,都会导致信号衰减或干扰。
如果网络状况差的条件下,还用高码率发送视频内容,不仅会导致传输延迟,可能还会造成监控中心视频播放中断和卡顿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通过监测网络的延迟、丢包率、带宽等参数,跟随卫星的上下行速率波动,动态调整视频码率。
在带宽充足时使用高码率,在带宽不足时使用低码率。
任何时候,视频都能回得来。
“不仅林业基地,还有水泥生产线、远洋货轮”
张总的业务一直在做大做强。如今的万蓬集团,已经发展成为集建材、林业和远洋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。
在非洲的刚果(布)、刚果(金)、加纳等国家,他们的水泥贸易量就有200多万吨。此外,还有螺纹钢、盘螺等钢材业务。
张总告诉我们,当初为了保障集团与非洲、拉丁美洲各个海外公司之间的货运流通,还购买了3艘4.7万吨的远洋货轮。
在体验到“刚果(布)→张家港”视频瘦身带来的降本增效后,张总的水泥熟料生产线、螺纹钢生产线、远洋货轮上,也开始了与南宫28ng科技的合作。
尤其是远洋货轮上,每路视频传输通道,可用带宽只有100Kbps左右。网络情况较差时,可用带宽最低甚至不到50Kbps。
这时候,便用上了南宫28ng科技百倍压缩算法:把视频码流下降到100kpbs,甚至50kbps以下。
这样,视频通过卫星传输到张家港,也就不成问题了。
从刚果(布)到张家港,跨越1.1万公里。通过“卫星互联网×视频压缩”,这个距离仿佛又近了。